6月24日,6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站上了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数十年如一日辛苦耕耘,他带领团队,用一个个重量级科学发现,助力我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他真诚地说,会把这次表彰作为新的起点,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事业中奋斗终生,为祖国争光,“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薛其坤团队的攻关方向之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普通人而言宛若天书,梦幻高级但是听不懂。这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不依赖于强磁场,而由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产生。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的难度极大。
201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清华大学实验室中传出震惊国际物理学界的消息——薛其坤带领科研团队历经4年,对1000余个仅有5纳米厚的原子级样品进行系统研究,终于获得了一种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通过实验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谁率先取得突破,谁就将在后续的研究和应用中占得先机!”薛其坤迎来了一系列高光时刻:2016年,首届未来科学大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2年,菲列 兹·伦敦 奖;2024年,巴克利奖……物理学家杨振宁评价: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谈及荣誉,薛其坤总是笑呵呵地摆摆手,说自己其实只是在找到方向后,“一步一脚印”地探索向前罢了。在科研伙伴眼中,他有着过人的学术直觉与学术品位,能敏锐瞄准国际前沿,引领团队创新,实现技术飞跃。
薛其坤和团队抓住的另一个重大科学机遇是高温超导。2012年,他们发现单层硒化铁与钛酸锶衬底结合而产生出界面高温超导,这一发现挑战了国际主流共识。薛其坤计划,要在这一领域继续取得新的“中国发现”。
薛其坤还担任过清华副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或实验室里度过。令他骄傲的是,自己的团队里走出了一大批在量子科技领域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青年人才,持续为中国的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薛其坤说,是一代代科学家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与科学追求,鼓舞着自己坚定前行,“在人类尚未开拓的科学疆域中,中国科学家机遇无限,大有可为!”
目前,他的团队瞄准了两个攻克方向:高温超导机理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有关的量子态在拓扑量子计算等方面的应用。(记者 何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