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域68.2平方公里
突破,聚集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吸引聚集全球高端科学家。
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建设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
查看完整视频怀柔科学城最新动态资讯, 全面了解科学城建设进展 更多
8月26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怀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面推进怀柔科学城统领“生态涵养、科技创新、会议休闲、影视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发展的情况。[查看详细]
2024-08-28
服务好科学家,不仅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还需要打造高品质、有温度的科学家园,不断健全人才服务网络,让科研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查看详细]
2024-08-13
7月30日,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脑认知机理与脑机融合交叉研究平台在平台一层大厅举行交接仪式,标志着该平台正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与试运行阶段。打造硬科技孵化加速平台等四个科技服务平台,继续做好平台相关服务工作。[查看详细]
2024-08-05
城市客厅定位为国内外科学家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中心、怀柔科学城的对外展示样板、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的活力中心,是怀柔科学城构建新型城市形态的重要内容。[查看详细]
2024-07-25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历经近7个月的奋战,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7月1日完成全环闭环安装。这标志着HEPS储存环实现全环贯通,正式进入联调阶段。[查看详细]
2024-07-02
怀柔科学城位于北京市东北部,规划面积100.9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部分地区。
怀柔区域68.2平方公里
密云区域32.7平方公里
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秉持“科学一百年、奋斗每一天”新时期怀柔精神,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为核心,以打造新型城市形态为支撑,以培育高精尖产业业态为根本,以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保障,把怀柔科学城建设成为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概况
战略定位
发展目标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空间布局
建设运营服务平台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
预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项目是指综合集成低温、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一系列配套的集群设备所构成的大型科学实验设施,包括极端实验条件产生系统、极端条件下的样品表征和测量系统以及能满足上述各系统研制、升级、维护与运行支撑系统等。
预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将建成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值模拟软件为核心,软、硬件指标相适应,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预约“十三五”时期布局怀柔科学城的科教基础设施总计11个,截止2023年底,已全部完成土建工程竣工验收,科研设备安装已完成70%以上,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已进入正式运行。
序号 | 建设内容 | 项目单位 |
01 | 大科学装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调管研制平台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02 | 物质转化过程虚拟研究开发平台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03 | 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测试平台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04 | 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05 |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撑保障条件平台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
06 | 太空实验室地面实验基地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07 | 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08 | 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09 | 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0 | 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1 | 泛第三级环境综合探测平台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怀柔科学城“十三五”时期布局的13个交叉研究平台中,截止2023年底,已全部完成土建工程竣工验收,科研设备安装已完成70%以上。
序号 | 建设内容 | 项目单位 |
01 | 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02 | 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03 | 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04 | 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05 | 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06 |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07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服务楼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08 | 介科学与过程仿真交叉研究平台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09 | 脑认知机理与脑机融合交叉研究平台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10 | 北京分子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11 |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 | 北京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12 | 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 | 北京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13 | 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研究平台 | 清华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 |
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30000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110000平方米,当前各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围绕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大需求,汇聚轻量化材料成形领域创新资源,开展高性能轻质合金材料、轻量化材料先进成形技术、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成线应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孵化、标准检测、高端人才培养,解决关键材料、成形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问题。
大科学装置
科教基础设施
交叉研究平台
科技创新基地
各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营商合作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
京科发〔2022〕16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经费管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提升财政资金使...
京科发〔2022〕13号各有关单位:为促进北京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及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优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
京科发〔2022〕14号各相关单位:为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瞄准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的分类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的问题,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开展多层...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场环境第三章政务服务第四章监管执法第五章法治保障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高校院所
新型研发机构和研究院
硬科技孵化转化园区
科技服务业态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全面创新改革
截至2020年底,中国科学院有18家科研院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入驻怀柔科学城,科研人员约2000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有研究生约1万余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研科技集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和中央企业已入驻怀柔科学城。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等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2021年9月投入使用,9个院系1400名师生入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在怀柔科学城工作和生活的科研人员超过500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超过1万人。2021年3月,德勤(中国)大学项目签约落户怀柔,引入德勤大学成熟的培训体系,结合国内需求,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专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2025年,在怀柔科学城工作和生活的科研人员将达至到1.5万人。
怀柔科学城充分利用科学设施平台集群优势,正在培育研发设计、分析检测认证、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业态。
积极融入“两区”“三平台”建设, 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用好市院合作、校地共建、央地协同等机制,充分挖掘科技研院所、设施平台、高校企业资源,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方式,合作共建一批创新中心、创业平台、硬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等科技创新载体。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攻关任务“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
科学仪器和传感器
新材料
生命健康
商业航天
聚焦科学仪器和智慧城市感知体系两个重点领域,引导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领域创新要素聚集,构建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的国际尖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高地
依托大科学装置和科技研发平台,充分利用中科院和北京地区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壮大提升纳米材料领域,培育发展催化材料、清洁能源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面向下游应用延伸产业链,在医药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形成产业转化生态链条。
发展细分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支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在生物医学成像、干细胞和再生医学、诊断试剂、包装材料、生物制药、中药等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更多医药健康“隐形冠军”企业。
发挥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太空实验室地面实验基地、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等科学设施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科研、人才、成果资源,着力培育地球与空间探测相关业态。
2019年12月,《怀柔科学城规划(2018年-2035年)》印发实施。2020年11月,《怀柔科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完成社会公示,正在报批。科学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城市设计导则,以及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风貌与景观、防灾减灾与地下空间、海绵城市、水影响、科学田园、国际化公共服务配套等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的成果已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第五立面、城市色彩、地下空间引导管控。强化城市规划设计,增强公共空间有效联通,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空间模式,打造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科学城。
北京市优化综合管廊入廊管线审批流程、探索新程序试点工程。规划为“三横三纵”布局型式,“电力+水信热”双舱结构,管廊全长约7.9公里,随管廊规划有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及其他附属设施。 2020年5月20日,项目正式取得立项批复,8月14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管廊建设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 按照工程计划,2022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为起步区大科学装置、科技研发平台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市政供给。
打造“一廊润多林”的景观结构,由滨河绿带与雁栖河河道共同形成的蓝绿生态廊道,将雁栖河周边的多个零散地块串联起来,呈现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为科研人员提供休闲交流、游憩观光、体育健身等活动场所。
怀柔科学城及其周边有顶秀美泉、栖美园、金枫儒苑等成熟型住宅小区21个。经初步梳理,今后五年怀柔科学城及其周边可以提供各类住房2.66万套(见右下表)。合理统筹使用上述房源,满足科研人员及其家属的住房需求。
住房类型 | 商品房 | 共有产权房 | 租赁型住房 | 剩余安置房 | 合计 |
套数 | 14844 | 2339 | 7993 | 1446 | 26622 |
年份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合计 |
套数 | 7794 | 4955 | 3309 | 2000 | 8564 | 26622 |
服务怀柔科学城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北京怀柔医院、怀柔区中医医院、怀柔区妇幼保健院、怀柔安佳医院,以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辖30个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现有床位1409张。怀柔医院建立精准联系服务机制,为在科学城工作和生活的专家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定期开展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为满足科学城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启动了怀柔医院二期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两个项目建成后,该区域总床位数达到1968张,其中怀柔医院二期增加床位339张,怀柔妇幼保健院迁建增加床位220张。 2021年上半年,怀柔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怀柔区中医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怀柔科学城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北京怀柔医院、怀柔区中医医院、怀柔区妇幼保健院、怀柔安佳医院,以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辖30个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现有床位1409张。怀柔医院建立精准联系服务机制,为在科学城工作和生活的专家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定期开展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为满足科学城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启动了怀柔医院二期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两个项目建成后,该区域总床位数达到1968张,其中怀柔医院二期增加床位339张,怀柔妇幼保健院迁建增加床位220张。 2021年上半年,怀柔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怀柔区中医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位于怀柔科学城起步区,目标定位是国内外科学家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中心、怀柔科学城的对外展示样板、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的活力中心。分为A、B、C三个地块,总占地面积约443亩,其中建设用地296亩,总建筑面积约63.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7.7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25.6万平米。城市客厅A地块,占地207亩,总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研究型学院、酒店及酒店式公寓、公共服务、文化设施、配套商业、城市公园。城市客厅B地块,占地面积193亩,总建筑面积约35.3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办公、酒店、商业配套、人才公寓。城市客厅C地块,占地面积43亩,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
全长约12.5公里,以“生态、生活、文化”为主题,打造“一廊润多林”的景观结构,由滨河绿带与雁栖河河道共同形成的蓝绿生态廊道,将雁栖河周边的多个零散地块串联起来,呈现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为科研人员提供休闲交流、游憩观光、体育健身等活动场所。
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
综合配套